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张勇:共建人文湾区 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崭新的目标、使命、任务和发展方向。共建人文湾区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东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指引,努力将人文湾区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推进共建人文湾区愿景和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共建人文湾区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东实践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弘扬岭南人文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东实践的必然要求。具有岭南人文深厚历史底蕴的人文湾区建设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东实践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进入新征程和新发展阶段,广东要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广东要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刻认识总目标蕴含的新标高,努力在各领域全方位走在前列,全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深厚底蕴,实现从发展窗口向文明窗口的跃升,为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提供广东贡献、广东智慧、广东方案。要以共建人文湾区为重要抓手,在推进粤港澳合作一体化进程中,突出湾区人文精神的标识凝练和文化愿景塑造,打造全球重要人才中心、文化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人的现代化和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互相促进,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和重点是打造湾区文化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正是融汇东西方文化、凝聚湾区人文精神、建设人文湾区的重要内容支撑。湾区文化共同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民众共处岭南地,共饮珠江水,同讲粤方言,都是以岭南文化作为文化认同,语言同一、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这是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根脉和文化土壤。海内外移民文化造就大湾区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岭南文化包含移民文化的重要元素,湾区文化既有南越土著文化根基,同时接受中原文化影响,既融合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地的民系文化,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呈现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广东要借鉴国际一流湾区的文化建设成功经验,加强对湾区文化一致性和岭南人文精神的提炼、宣传、培育,彰显湾区意识,以开放、创新、活力的现代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引领湾区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构建。以打造湾区文化共同体为目标,推动形成湾区协调共同发展机制,制定共建人文湾区振兴发展规划,为推进大湾区文化建设、人文交流合作、重大文化项目、文化人才培养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导向。开展对湾区人文精神的提炼、宣传、培育,推动形成粤港澳“文化共生”和“文化融合”的湾区意识,提升大湾区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联合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和社科机构、高等院校共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向公众征集湾区文化主题宣传广告语和形象标识(LOGO),推进全社会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集体人格层面形成“湾区人”“湾区意识”“湾区认同感”。加强大湾区传媒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共建人文湾区”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努力将人文湾区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湾区文化愿景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一国两制”特征的湾区文化新形态,建设面向世界的宜居宜业宜游、活力开放创新的现代湾区新文明形态,基本形成人文精神浓厚、文化丰富多样、文化要素流动通畅、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盛、国际文化竞争力强劲、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繁荣和谐美丽的人文湾区。
  共建人文湾区不仅仅是全球第四大湾区,而且应当形成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或地区共赢共存的强大示范窗口:对内,它应当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共存共融共享;对外,它应当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窗口,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或地区之间合作共赢的区域典范,从而造福全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大民众。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设全球绿色宜居宜业宜游优质湾区文化生活圈,建设充满人文关怀,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湾区人共同精神家园;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化繁荣;建设全球文化艺术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大发展;增强大湾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形成与大湾区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竞争力、国际文化影响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大湾区具有一批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国际性时尚创意产业高地、新媒体发展中心、高等文化教育中心。
  ——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加广泛深入。中华文化凝聚力显著增强,在全体湾区人中形成学习、传播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先锋地和示范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国际传播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并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重要通道”,成为支撑“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桥头堡,成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主力军。
  ——促进人类文明和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发挥大湾区东西方文明交流频繁的优势,充分利用粤语、英语和葡语三大地域语言纽带,推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粤港澳三地和中西方青少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交流融合。
  ——推动湾区“9+2”城市群文化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广州市在湾区文化枢纽城市和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地位,支持深圳打造全球城市文明典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支持珠海打造珠港澳海洋文化城市和东西方文化融合艺术中心,强化香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地位,强化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心地位,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支持江门建设全球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佛山打造南方影视中心和文化制造业名城,支持东莞办好漫博会、广印展、香博会三大文化展会,支持惠州打造东江历史文化名城,支持肇庆打造广府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

  ——推进珠江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重大战略。建设人文湾区核心区和人文湾区拓展区,推动形成“1+2+3”湾区文化产业带协同发展。珠三角流域“9+2”城市群构成湾区文化总部,形成人文湾区核心区(“1”),辐射带动粤东西沿海经济带包括韩江流域、南江流域(“2”)和粤北生态区包括北江流域、东江流域、西江流域(“3”)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形成人文湾区拓展区,围绕打造一批湾区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枢纽城市、核心城市、节点城市与文化小镇相得益彰的“1+2+3”湾区文化产业带。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所副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