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郭跃文: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岭南风格、广东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充分认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从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只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才能适应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才能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涌入;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巩固壮大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只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丰富、有效的理论供给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世界文明演进史表明,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时代赋予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主动,将文化自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道列为“四个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我国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短板弱项,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思想、学术话语的创新引领能力跟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称,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围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上层建筑,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不仅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解释原则、理论基础、价值理想,而且提供了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崇高的社会理想,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领工作,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在把握“中国特色”的显著特征。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立足民族本位,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阐发时代价值,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只有以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刻回答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只有统筹兼顾系统性和专业性,一体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才能深邃、全面、清晰地解读中国实践,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种知识、观念、方法、命题、理论的集成,承载着具有自身特质的知识、理论、方法,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以“中国”作为理论场域,将新时代伟大实践进行学术化提炼、学理化阐释、学科化把握,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规律性认识和历史性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不断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形成兼具自身特色和广泛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的“中国声音”“中国见解”,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根本途径是推动“两个结合”的融会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反映现实、关注现实,深入研究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另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刻汲取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知识智慧、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理性思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广东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窗口贡献力量。
  着重在“两个结合”上用力,筑牢文化自信的理性根基。“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个结合”典范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坚持运用这一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研究继承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推进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研究阐释,做好岭南文化特色研究,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着重在构建自主体系上用力,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体现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学科体系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反映时代发展趋势、代表学科发展潮流、具有深厚基础的优势学科,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格局。要瞄准学术前沿,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打造具有时代高度、彰显广东特色的原创性理论。要深入实施对外传播工程,加快构建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对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进行学术话语转化,打造国际社会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国际学术传播力,让中国学术“走出去”。
  着重在服务实践上用力,助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是要立足实际、服务实践。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面临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问题,长期持续地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交流和知识共享,不断拓展研究应用转化场景,及时为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定题开路。要重点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重点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积极弘扬岭南文化,持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彩样本。要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创新智库管理体制,提升应用对策研究层次和水平,以富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研究成果,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