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肖智星: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要走在前列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中,部分地方难以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不仅明确了培育、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而且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为我们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更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部署,抓好贯彻落实,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东路径,为全国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求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此,广东应从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着力,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广东应从并举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等方面着力,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
  三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此,广东应从构建广东全域绿美大格局、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等方面着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百年大计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此,广东应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力实施“降成本”行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财税国企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着力,努力打造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改革品牌,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五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加快造就高素质、高水平人力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培养新型人才,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此,广东应从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广东、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等方面着力,推动广东人口高质量发展,积聚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资源。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