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宋宗宏: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要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发展实践,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紧扭住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广东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握基础融合、机制耦合、人才复合这三个关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深度融合。
  基础融合是前提,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要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能级创新联合体作用,统筹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工程,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根基。
  机制耦合是保障,没有体制机制的协调配套,科技创新就难以转化为有效的产业创新。要支持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全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有效激发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要加快在珠三角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等中试平台,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要大力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等建设,构建强大的孵化育成体系;要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快知识产权交易运用平台建设,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着力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梗阻。
  人才复合是支撑,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打通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人才交流通道,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流动、使用机制,加快培养一批熟悉科技创新前沿、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个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广东要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个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机遇窗口,加快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加快实施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着力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开辟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要充分发挥广东算力设施发达、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推动食品、纺织服装、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升级、绿色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着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广东要站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度,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处理生产与分配、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等重大关系,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流新型生产关系。
  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构建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建立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要深化科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在科研组织与评价、原始创新成果产出与落地转化、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强改革探索,为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体制环境。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既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又能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要适应和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设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扩大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性制度规则和标准制定,把广东打造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深刻把握好因地制宜实践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这也决定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刀切”“一窝蜂”地按照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推进。各地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找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比如,珠三角地区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始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粤东粤西地区要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聚焦用力,粤北地区要在绿色化发展上持续作为,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要支持各地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中找准定位,推动同一创新链、同一产业链等在省内跨区域合理布局,做到协同分工、优势互补。尤其是各地在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不能将传统产业视为落后产能“一退了之”,更不能不顾条件大干快上,要避免一哄而上、泡沫化的短期行为。
  当然也不能无视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继续沿用传统方式、常规办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各地而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要善于抓住机会窗口,善于借势,向数字经济、新兴技术和产业要动能,加快开辟新赛道,坚定不移走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色之路。
  牢牢守住安全这个底线,推动新质生产力稳健有序发展
  安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广东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掌握一批战略根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足够的创新空间,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机制,强化重大基础设施、网络、数据、生物、资源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要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从技术安全、内容安全和人类安全三个方面健全完善判别、审查、监测和处置机制,大力发展安全服务和保障产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千行百业保驾护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我们要快马加鞭,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