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刘伟 李楷键: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镇”能量

  5月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聚焦强化联县带村作用建好乡镇关键节点,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从广东实践来看,镇域经济已经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中的生力军,镇域经济的动力源泉,正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换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镇域发展最显著的转变,反映了融合发展的“产业观”,体现了统筹推进的“系统观”,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必将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无限“镇”能量。
广东镇域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5月8日,赛迪发布2024镇域经济全国百强榜单,广东37个建制镇入围,占总数1/3;500强榜单中,广东98个建制镇入围,占比近1/5。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粤东西北地区总共有8个镇入围,相较于2023年仅1个镇入围有明显提升,反映了广东省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较强、数量较多、质量较高。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广东省开启县镇村联动发展模式以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镇域发展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广东经济大盘有“镇”海神针。镇域经济不仅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最广泛的支撑,成为广东总体经济的“镇”海神针。广东“千亿镇”“百亿镇”居于全国前列,总体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镇域经济对广东省总体经济贡献预计超过1/5。如佛山市北滘镇被誉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其中与家电巨头美的关联的供应商就超1000家。东莞市长安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65.2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制造基地。广东省镇域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专业镇起家、小城镇发家、中心镇兴家,展示了产业强则后劲足空间大的发展逻辑。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镇域三产融合正成为促进广东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加速器。
  广东产业升级“镇”当其时。按照“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广东对省内的1612个镇(街)进行细致划分,其中中心镇(街)239个、专业镇(街)260个、特色镇(街)315个,科学分类有利于激发其发展潜力,走向各具特色、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产业大镇、强镇通过提升土地利用率,开展“村改工改”土地综合治理,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提供新空间。如中山市黄圃镇创新镇村联动推进连片收储、协同开展土地整备与产业导入等经验举措,2024年已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备超600亩。广东镇域经济发展始终强调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推动实现产业强、城镇新、乡村美。
  城乡融合发展全面“镇”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广东通过多元化的战略和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新路径,以县域为发力点,以镇域为突破口,统筹县镇村一体发展,突出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双轮驱动,强化镇(街)联城带村的枢纽节点作用,努力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转化为“潜力板”,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广东还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镇域经济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有效流动。2023年,广东构建产业有序转移“1+14+15”政策体系,珠三角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高效转移,15个主平台新承接项目超过650个,带动转移产业园的发展,总投资额超3200亿元,极大地加快了迁入地镇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推动城乡融合,将激发镇域三产融合新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产效率提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把握广东镇域融合发展大趋势
  星罗棋布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是驱动广东地方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要把握镇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把提振镇域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和动力增长工程抓好抓实,最大程度提升人均收入,夯实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
  镇域经济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样组合。广东坚持多主体、多维度、多业态驱动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并重,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注重产业融合的多元价值开发利用,注重多种功能载体的联动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镇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逻辑在于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乡深度融合,实现了镇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
  实践逻辑是三产融合促进效率变革。广东各地镇域的三产融合正呈现出融合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及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利益联结机制也日益紧密。三产融合的目的在于打破农村三产之间的界限,持续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通过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整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历史逻辑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促进质量变革。空间的系统性和空间功能多元化意味着“三生”空间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整体。镇域发展要树立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规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时空秩序,形成具有安全性和韧性的空间“底线”“底盘”。广东镇域经济发展中贯彻“三生”融合理念,突显镇域经济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历史演进逻辑。
  理论逻辑是城乡融合促进动力变革。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不仅要发展乡村经济,更需要以新型城镇化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镇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动力,还在空间层面推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以此推动镇域经济系统集成式改革。
  通过镇域融合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打造以民为本、惠及人民的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通过镇域融合大力发展交通网络,促进城乡紧密相连,构建起一个以县级城市为核心,以乡镇为关键枢纽,以建制村为基本站点,覆盖农村并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公路交通系统。新型基础设施也要同步完善,打通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城市居民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农产品信息,提升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通过镇域融合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实现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特色的宜居环境;促进三产融合新业态创新发展、农民就近就业,扩大多元增收的宜业空间;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注重乡风民风建设,积极营造和谐乡村空间。
  振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镇”能量
  广东顺应镇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增强镇域经济对县域发展的支撑力和乡村建设辐射带动力,促进城乡产业就业协同发展,扎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焕发千镇振兴“镇能量”,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增强镇域经济对县域发展的支撑力和乡村建设辐射的带动力。激发镇域经济新活力,迸发三产融合新动力,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路径,确保城乡经济发展的和谐性与连续性以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数字乡村统一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发展格局。
  镇域三产融合促进城乡产业就业协同发展。通过发展镇域产业经济以提供多种岗位来切实吸纳更多劳动力。通过三产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推动劳动者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紧扣不同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构建多元培训的供给方式,让更多劳动者尽快适应产业升级需求,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助力就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聚合镇域经济发展效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建好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重视基层队伍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数字+”赋能基层管理,构建一个集服务、指挥、调度功能于一体的镇域治理“智慧大脑”,构建广东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镇域典范。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