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谢开来: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高水平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等重要任务,为新时期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要点,擘画了蓝图。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为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创新理念,发布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指南》。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是广东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方向。
  共建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贯彻群众路线的核心内涵,也是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武器。在上一轮发展中,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已经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更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新型阅读空间等措施筹措或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累了大量公共文化硬件资源。但是,随着我国整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依靠大基建、大投入带动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要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及精准性,就需要加强政府、社会和市场多元主体的协同,以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升级、生态焕新。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贯彻落实“一切为了群众”方针的现实保障,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探索方向。一方面,要整合实体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广东提出推动横向整合与纵向联动,通过跨部门公共文化协作联盟和进阶版总分馆服务体系突破部门和层级壁垒,增强优质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和公共文化云平台。2024年7月31日,“文化广东”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上线,使省内文艺演出、文化培训、文化展览、图书等多种优质文化资源和相关文化信息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直达基层用户,大大提升了优秀文化资源的基层触达能力。该平台作为省一级公共文化云平台,还将继续开展后续建设,进一步提升直达基层的资源供给能力。
  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一切依靠群众”的生动体现。广东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现实背景有以下三点:一是现有公共文化设施需要实现有效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运营实效。当前广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础良好,但有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维持所费甚巨,仅靠主管部门的财政经费难以维持;有的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设施数量过多,仅靠政府力量和队伍难以管理。二是公共文化建设需要适应社区的情况变化。有的社区非常住人口大量增加,有的社区逐渐“空心化”,还有的社区内部分化严重。面对这些新的社会情况,政府要抓好社区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治理,就有必要针对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人口来源更加多样,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的社会形成新的适应机制,尤其是要与群众形成更加密切的联系。三是公共文化建设需要适应文化供需关系的当代变化。群众不仅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往往是文化产品的供应者。随着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种种便利,我国群众的文化选择更加多元,文化生产能力更有质的飞跃。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若不能有效匹配,则大众要么转而求之于文化市场,要么自行实现其文化诉求,相应的公共文化供给遂成冗余。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所蕴含的优存量、美民风、增实效的现实意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凸显出来了。首先,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能够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确保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物尽其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其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依靠社会力量和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治理,使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中去,并在这些活动中强化情感连接,优化社区氛围与社会风气。最后,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意味着政府与社会持续而深入的互动,从而使当代的文化供需关系更加明确地显现出来。这就有助于政府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向和供给水平,推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持续完善。
  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广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还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都要求公共文化设施能够在保证自身公共属性不动摇的前提下,快速根据社会和时代之所需来调整自身的社会位置、服务方向或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的诉求和时代的需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相关方面已有探索。如韶关的风度书房以“政企共建”“企业援建”“个人捐建”等多元建设管理模式拓展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能,使公共阅读空间实现了由政府单一管理向公众自治转变。但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就意味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产权关系。只有坚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明晰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才能有序推进、长远发展,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持续积累经验、贡献智慧。
  《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先秦典籍对文化之公共属性的鲜明阐述。今天,中国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早已不再是“子欲善而民善矣”的单向倾注,而是“美美与共”的携手奔赴。在新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定能发挥民间活力,凝聚人民力量,为文化供给机制的优化和完善贡献广东智慧。
  (作者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