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邓智平: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478-489页收录的内容,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部分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其他重要论述的学习,本人深感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定当将学习体会落实到日常研究实践,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新功。
  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十分必要、恰逢其时
  哲学社会科学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既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重大贡献,也指出了新形势下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理论源于实践,社会大变革给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因此,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加倍努力,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绝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二、体现“六性”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急需与之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对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什么特点,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
  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等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博采众长,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哲学社会科学不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拓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传承冷门学科等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三、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至今,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已成为必要和可能。
  一是继续提炼基于事实经验的本土概念。概念既是社会科学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基于事实经验创造了诸多概念,对丰富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从开始学习引进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概念,到根据中国事实经验构建本土性概念,反映了中国学人的学术主体性和学术自觉,这是可喜的进步。
  二是推动概念建构的体系化。总体上看,中国学人的概念建构还处于初始阶段,概念建构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事实和经验,是对一部分事实的理论概括,属于事实意义上的概念。由于人们接触的事物有限,获得的经验有限,所创立的概念往往是个别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有学者把此类概念称之为“概念孤儿”,即缺乏知识体系支撑的孤立的概念,并非由一个个概念相互联结形成的知识体系中的某个概念,不是概念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尚不具有学术意义,迫切需要把我们的概念建构由“概念孤儿”变成一个成体系的概念家族,在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本土性的知识体系,从而将事实意义的概念转换为学术意义的概念。
  三是将本土自主知识体系接入世界学术体系。本土化概念建立在本土经验基础之上,既要在本土学术体系中安放,也需要在超越本土经验的更大范围的世界学术坐标体系中寻找自己位置。中国学人基于中国事实和经验建构的本土性概念不能仅限于解释中国,还要广泛地接受世界知识市场竞争的冲击,在知识竞争中赢得话语权、主动权、主导权,从而丰富和充实一般性的知识体系。
  四、以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为重点强化使命担当
  发挥社科院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独特优势。社科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之一,具有对基础理论和政策实践都比较了解的优势。过去我们率先推动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向现代智库转变,在研究方式上主要是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广运用到决策咨询上,成为党委政府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当前我们要加快从“学术搬运工”向知识体系“超级联系人”转变,及时将本土概念和自主知识体系接入世界学术体系。
  以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也是一种容易与国际接轨的传播话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不仅在实践上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理论谱系,对“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理论、概念、范畴、模式、标准(包括指标体系),构成颠覆式的挑战和创新。因此,必须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理论研究。要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角度、多层次,学理化地研究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道路到理论的新飞跃,构建出与现代化实践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中国式现代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