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李宜航: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大论断将中国式现代化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大的政治的战略高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自信、坚定意志和强大定力,为我们在新时代创造新的伟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充分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在新征程上干在实处、干出个样子来。
  全面认识历史内涵
  最大的政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最大的政治的话语表达,既葆有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又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它不仅刻录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行进轨迹,还内蕴着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矛盾转化等历史规律和深层逻辑,更体现了党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与时代主题变迁的同符合契。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始就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于现代化的理解,由原先“工业化+农业近代化”拓展到包含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5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已较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7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同年,他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人时又指出,“去年开始我们才真正把重点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就我们国内来说,什么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指明了全部工作所向:现代化。
  从历史演进轨迹看,不同时期最大的政治的根本内涵呈现一致性和接续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同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具体中心任务的变化,最大的政治的内容从“四个现代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则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关系、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现代化道路认识的逐步深化、人民群众意志表达综合作用的结果。把握最大的政治的历史内涵,就是要更深刻地体悟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科学遵循、对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度审视、对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理论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深刻理解核心要义
  最大的政治:目标明确又汇聚合力
  明确共同奋斗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意味着无论遇到什么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无论经历多少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都要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锚定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又脚踏实地——与每年工作计划、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凝聚共同奋斗的思想共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将呈现多样化的思想动态、差异化的利益诉求,迫切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提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全国人民最根本最重大的利益,反映了全国人民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必将极大地增进上下同欲的价值认同,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汇聚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身处民族复兴与世界百年变局交织激荡的时空坐标系中,迫切需要我们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笃定前行。实现这一伟业,要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将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真正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
  牢牢把握实践要求
  最大的政治:确保宏图变美好现实
  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必须解决好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往前赶,才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扎扎实实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第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始终是党的中心工作,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当下经济工作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被证明难以为继。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才能真正推动生产的“内涵式扩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第二,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马克思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舟行万里,操之在舵,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不畏浮云遮望眼,一次次乱云飞渡仍从容,一次次斗罢艰险又出发,就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要以百姓心为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要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努力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各地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放眼全局谋一域,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把握自身使命任务,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实现“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如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均衡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为每个地方把脉定向、精准定位,各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应有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