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谢德炬导演执导的儿童电影《点点星光》获得了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5年后,由电影改编的同名小说于近期出版。相较于电影而言,这部小说不仅赋予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在蒙太奇的叙事画面中层层推进,完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成长叙事与伦理反思。
这部小说的叙事主线仍然按照电影《点点星光》的故事主线展开,一对双胞胎为了得到新的运动鞋而加入了学校跳绳队,从开始的挫折到后来的热爱,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后来的游刃有余,跳绳队用老师的青春和孩子们的汗水共同谱写了一曲冠军之歌。杜老师受体育教育经费的限制,不得已放弃了组建篮球队的想法,继而改为跳绳队。他外表严格、内心细腻,起初也并未想到这群跳绳队的孩子能走多远,却依然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他既需要与孩子们贪玩的天性斗争,又需要与家长们对体育课的偏见对抗,最终用9年时间培养出33名世界冠军,打破10余项世界纪录,为这群孩子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在这部小说中,优秀的老师、刻苦的学生,挫折、磨难与最后的成功都显而易见,容易被忽视的恰恰是叙事中最重要的教育根基,即孩子们的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治家经验流传至今,充分说明家庭是个人成长的依托。没有家庭的精神培育和托举,很难有个人的蓬勃发展,更遑论对社会的贡献。
小说中不乏出身贫寒、早熟懂事的孩子:队长方小琴随父母从外省定居到七星村靠屠宰为生,父母忙于生计,又受到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影响,直到被动地去观看方小琴的出国比赛直播时,才惊讶地发现“女儿竟然跳得这么好!”;跳绳队里最出色的任宇翔则沉陷于另一种家庭困境中,父亲好高骛远,梦想一夜暴富,染上赌博恶习,母亲忍痛出走;至于双胞胎江河、江海则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代表,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无暇关爱、陪伴兄弟俩的成长。
在《点点星光》的叙事中,跳绳队的孩子们虽然拿到了出国参加比赛的机会,但大部分家庭都无力承担参赛的费用。在父母的眼里,较之读书,参加体育比赛对现实生活的“功用”显得更为“虚无缥缈”。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观念的革新依旧任重道远。
血脉亲情是最直接、最天然的联系。正如双胞胎兄弟江海、江河在爷爷瘫痪在床之后,发自内心地照顾老人,用两副弱小的肩膀扛起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在读者感动于这种亲情关系的同时,也需要看到任宇翔、方小琴在家庭关系中的窘况。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重燃生活的信心?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会不会在某种不自知的情况下阻碍了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一本优秀的小说绝不只关注故事的趣味,而是会把故事从趣味推向现实层面的思考。《点点星光》正是一部这样的好作品,它从真实的体验中重新审视“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责任与缺陷,进而用审美的观照超越现实,使这个励志主题的故事有了反思和升华的艺术魅力。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