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新的工业时代即将来临,然而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却乌云渐起。
十八世纪后半期开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蒸汽机技术革新所驱动的。而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英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确立了在整个世界中的统治地位。一个世纪之后,即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标志着 “电气时代”的开启。在此期间,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然而,也正是这个时代最终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败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崛起。大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将人类社会引入到了“信息时代”,其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这个阶段,美国在技术创新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领先优势几乎没有遇到过根本性的挑战。
可见,通过革命性地变革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过去的数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几乎遍及所有国家,而不论它们处于、毗邻或是远离工业技术变革的中心。不可忽视的是,以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当中当然不乏大国之间大规模的战争,不论是热战亦或冷战。总之,以往的工业革命彻底地改变着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行为方式。
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而凭借虚拟技术、量子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令人振奋的创新组合,特别是在高速物联网(IoT)的基础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再次“革新”人类对世界及自身的理解。这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应当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回到当前世界政治的舞台中,特别是在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与中国之间,却已是乌云堆积。尽管美国对华的警觉早已有之,但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旨在振兴中国工业实力的“中国制造2025”振兴计划或许最终会被看做是一个引发此番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所制定的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工业成长计划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基础之上:中国已经拥有几乎是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及供应链体系,并且其工业制造规模和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更为重要的是,在构建覆盖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及电信通讯网络从而实现“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互联互通”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大量创新工业及技术应用所赖以依存、推广和发展的基石。
以上所述种种,加上中国政府的政治及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其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大实力,以及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些都是中国在与世界其它大国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竞争中所拥有的内在优势。当然,在产业结构、产能效率、以及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国对比西方特别是美国仍有较大差距。而这至少能够部分地解释为何美国对华贸易战似乎以针对中国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先发制人的定点打击为开端。实际上,在其工业成长过程中,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规模和数量上的成就,当然也取得了有限数量的质量发展方面的成就,例如华为等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中国高科技公司所取得的一系列技术成就。这可能为美国战略界人士敲响了警钟。问题是:如果中国持续在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正如中国一直以来努力实现的那样),那在即将来临的必将深刻改变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格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谁将取得并保持真正的领导者地位?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对中国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为新时代带来深刻变革,而中国将如何看待自身与世界,同时中国将如何行事?至少,“共同命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对自身及整个世界的理解——这是一个尊重历史及文化多样性的世界观,并将整个世界看做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开放世界。然而,在当前的现实主义世界政治中,中国的工业成长雄心和她的整体世界观仍将面临重大及持久的挑战。在美国对华贸易战持续并短暂升级之际,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变化。那么,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美国将持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关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