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覃方铭 庄伟光: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绿美广东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广东绿色转型的内在需求,引导和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助于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绿美广东样板。
  深入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涵
  绿色生产方式是一种体现环境友好、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修复的生产方式,强调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循环化和能源利用的低碳化。绿色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绿色交通、进行绿色消费、使用绿色产品等一系列行为。虽然两者作用的领域有所不同,但诉求是一致的,都提倡以节能、低碳、节约、理性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对物质资料的利用效率,形成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绿色生产方式系统与绿色生活方式系统存在供给与需求的互动耦合关系。绿色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供给端的绿色转型,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也要求企业能够持续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产品,最大程度满足其绿色消费需求。这种内驱力促使企业不断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自觉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生活方式则更多体现需求端的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绿色化不仅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材料的消耗,也能够为生产方式绿色化提供持续的需求基础,从需求侧倒逼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发展。因此,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存在着“供给—需求”的耦合关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关键是畅通二者之间的联系,协调好绿色生产系统和绿色生活系统之间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关系。
  深刻把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时代价值
  首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就是要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涵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倡导和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对化解生态环境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指引;另一方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倡节能、低碳、节约、理性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强调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因此,它从理念和行为层面,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其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核心,其实质是通过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来提高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利用效率,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摒弃了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以追求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以追求欲望消费为主要目的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以追求感官享受为主要目的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倡导的是一种美好生活价值观,因此,能够有效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以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关乎“再造一个新广东”目标的实现。广东要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绿美广东引领,全面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有力抓手。
  一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首先,积极培育居民绿色低碳消费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向居民宣传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环保理念,鼓励居民选择绿色交通、进行绿色消费、使用绿色产品,树立绿色低碳消费观,并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的示范推广活动,从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新风尚,实现生活方式需求端的绿色转型。其次,不断提高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推广绿色标杆企业评选活动,推动企业逐步形成绿色企业文化,并借助需求端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发展改革,生产更多绿色产品,承担更大社会责任,助力企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此外,政府部门也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是化解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供需之间结构性匹配问题的关键,也是培育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撑条件。广东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绿色转型初见成效,但传统国际分工格局下所形成的生产方式,使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路径依赖,因此要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一方面,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包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化重点高耗能行业“限制类”产能退出、改造提升存量产能等,释放沉淀的社会资源,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以产业创新为目标,推动高新产业、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业、绿色物流业等一系列绿色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整改提升与创新发展两手抓,进一步促进广东绿色产业体系更好更优更全发展。
  三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首先,不断激发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加强对绿色发展相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尤其是对清洁能源、污染防治与修复、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其次,深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建设。依托骨干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此外,不断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和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进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四是强化绿色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保障是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建立强有力的绿色发展约束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广东绿色低碳相关行业标准、构建广东绿色信用体系、健全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等,明确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标准、规范和奖惩措施。其次,建立有效的绿色发展奖励机制。利用财税优惠和金融支持,激励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企业、单位、组织和个人。例如对获得绿色生产技术攻关重大成果的企业予以资金或免税奖励;对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的政府、企业、单位或选择购买绿色产品的个人进行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等。此外,也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广东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制度保障体系。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规划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主题研究专项《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GD23WTD03-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