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周仲高:“百千万工程”人才帮扶协作的思考及探索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工程。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急需更多优质生产要素“进村入乡”。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县镇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人才帮扶是我党优良的历史传统,也是我国帮扶工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向乡村,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派送人才去帮扶,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普遍做法。人才“组团式”帮扶是广东在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机制创新,实现了帮扶单位由单一向组团的转变,以“组团式”方式凝聚多元主体合力。人才帮扶协作是在县域层面把纵向支持、横向帮扶和“双百行动”及其他帮扶力量统筹起来的人才帮扶新模式,也是建立“百千万工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的核心要求,它既有效吸纳了驻镇帮镇扶村人才“组团式”帮扶的成功经验,也根据帮扶需求和帮扶重点变化进行了拓展创新。
  从人才单一帮扶到人才“组团式”帮扶,再到人才帮扶协作,是人才帮扶工作紧随帮扶工作重点和帮扶阶段变化所进行的适宜调整,充分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的实践观和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在促进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才帮扶协作的现实价值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因此,要实现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城乡区域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大力推进人才帮扶协作。
  其一,增强发展平衡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展“百千万工程”人才帮扶协作,是从互促共进的角度对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发展进行通盘考虑,是增强城乡区域人才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开展“百千万工程”人才帮扶协作,是在遵循人才流动规律的同时,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发挥县域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县域层面强化人才帮扶,发挥人才帮扶的牵引示范作用的创新性举措。做好人才帮扶协作,有利于增强发展平衡性,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第一资源。
  其二,抓住发展关键点,壮大县域综合发展实力的关键策略。县域是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当前,广东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百千万工程”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抓住了制约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县域振兴,关键要靠产业与人才。实践表明,产业与人才互促共进、共生共荣,产才融合发展是县域振兴的必由之路。人才帮扶协作是从人才视角切入,把不同类别人才联合在一起,共同帮扶县域高质量发展,从单一的产业帮扶升级为产才融合式帮扶,有利于更好地统筹优质资源,凝聚帮扶合力,快速壮大县域综合发展实力。
  其三,营造发展软环境,打造人才城乡区域双向流动的重要示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造成了人才、劳动力、资本等优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净流出的局面。实施人才帮扶协作,本质上是要扭转这种净流出局面,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实践表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东城乡人力资源呈现双向流动新态势,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渐成规模。实施人才帮扶协作,是基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导向下所探索出的一种人才双向流动新模式,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异曲同工,对提升县域干部人才的综合素质,营造县域发展优质软环境有重要促进作用。
  人才帮扶协作的理论逻辑
  开展“百千万工程”人才帮扶协作,是广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遵循人才流动规律和人才协同发展理论,沿承并创新在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人才帮扶做法经验,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探索出来的一项重要人才理论与工作创新,理论逻辑清晰,实践指向明确,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其一,人才帮扶协作是遵循人才流动规律的重要探索。人才流动是为了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人往高处走”就是人才流动规律。人才流动规律是人才发展基本规律的派生规律,是人才发展内部规律与人才发展外部规律在人才流动环节的具体展现。人才帮扶协作,是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作用,在遵循人才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创设有利于人才内部成长的条件,营造有利于人才外部发展的环境,激励引导人才到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实现人成其才、人才荟萃和人尽其才的辩证统一。人才帮扶协作不仅是要实现人才向基层流动,更重要的是让人才在基层发挥作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才使用的基本遵循。从实践来看,通过创新人才帮扶协作机制,可以让帮扶人才与当地人才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才与经济社会匹配发展,释放人才帮扶红利,助力县域振兴。
  其二,人才帮扶协作是人才协同发展理论的生动实践。协同理论是指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产生主导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即实现“1+1>2”的协同效用。协同理论在人才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人才协同发展理论。目前,此理论在区域层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和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新局面。“百千万工程”人才帮扶协作,本质上就是在人才协同发展理论科学指导下,把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人才统筹到一起,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是人才协同发展理论在帮扶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和科学运用,既能达到人才帮扶效益最大化,也能助益人才成长发展,实现帮扶协作与人才成长双向奔赴。
  人才帮扶协作的实践探索
  《决定》对帮扶协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强化省市县纵向帮扶、市际横向帮扶协作、市域内帮扶协作,建立纵向支持、横向帮扶、内部协作相结合的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在实践探索中,如何更好地把各类干部人才融入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吴川市在省内率先组建“百千万工程”驻吴川市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把纵向帮扶、横向帮扶、“双百行动”、驻镇帮镇扶村和其他教育、医疗、科创等专项帮扶力量统筹在一起,探索形成“百千万工程”人才帮扶协作机制。
   其一,加强党对人才帮扶协作的统一领导。工作队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新型帮扶协作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凝聚帮扶力量,加力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工作队探索建立“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工作联合党委及临时党支部。在被帮扶市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省级纵向支持工作队统筹,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横向帮扶协作、“双百行动”以及驻镇帮镇扶村等参与的帮扶协作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帮扶协作工作专班,统筹全市“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工作。
  其二,探索形成“3+3+3”帮扶协作机制。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帮扶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制定帮扶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打造出“三个平台”(智慧汇聚平台、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共建平台),编制了“三张清单”(帮扶资源清单、帮扶需求清单、帮扶项目清单),开展“三类活动”(调研学习活动、协调推进会议、总结交流展演),形成“3+3+3”帮扶协作机制。目前,工作队依托平台、清单和活动,把人才帮扶协作的创新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取得了丰硕的帮扶成效。
  [本文系“人口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GD24CSH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双百行动”驻吴川市服务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