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观点摘要 > 详细内容

严若谷:让体育精神在新时代广东散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建设体育强国是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不仅关乎人民健康,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中华体育精神是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的举办,为广东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借助十五运会东风,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必将显著提升广东体育强省建设水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国际影响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体育精神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动力源泉
  体育精神是国家意志与民族集体人格的凝练表达,也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诠释。它既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价值理想,也彰显了国家软实力与文化自信的整体提升。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体育被赋予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与国家形象、民族认同紧密相连,体育精神更是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体育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穿透力。从近代中国被贴上“东亚病夫”的标签,到如今中国运动员一次次站在奥运会等世界顶级赛事的领奖台上,中国体育的崛起折射出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自强、从贫弱到振兴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五连冠”激励了一代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雅典奥运会上刘翔的突破打破了欧美选手对短跨的垄断;潘展乐、郑钦文等新一代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创造历史,更彰显了中国体育持续进步的强大后劲。这些成就不仅是竞技层面的胜利,更是民族信心与凝聚力的生动诠释。
  体育精神亦具有深厚的文化感染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思想,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理念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的体育文化体系。从传统武术、龙舟竞渡到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体育成为中国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媒介,拓展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与认同感。
  更为重要的是,体育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它能够跨越地域、民族和时代的界限,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奋斗热情。每一次国歌在国际赛场上响起、每一次国旗高高飘扬,都是对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唤醒。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已成为激励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立志报国、追求卓越的重要精神资源。
  体育精神是激励人民、照耀未来的文明之光
  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集中体现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价值准则,以“科学求实、遵纪守法”为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及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典型的人格特征。它不仅是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精神支撑,更承载着超越竞技、映照人性光辉的深层意义。
  “为国争光、无私奉献”,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体育既是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更是涵养精神、升华品格的价值实践,其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从个体自强到国家富强的价值跃升。这种精神既体现为竞技层面的卓越追求,也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体育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以体育故事滋养报国志向,有助于塑造整个民族爱国奉献、团结进取的精神品质,充分彰显了体育在凝聚民心、振奋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
  “科学求实、遵纪守法”,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准则。体育竞赛和训练高度重视规则意识、公平竞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不仅体现了赛场规范,也深刻呼应了社会层面的道德秩序与法治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体育事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成绩,更离不开道德素养与体育风尚的支撑。实事求是、遵纪守法,既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培育时代新人、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鲜明特质。体育注重培养集体意识、协作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不仅在赛场上催生优异成绩,更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其需要发扬体育所蕴含的协作精神和奋斗传统,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应当明确,体育精神追求卓越、尊重金牌,但绝不唯金牌论、唯冠军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既体现了对极致表现的向往,也传递出对体育过程、人文价值与团结精神的礼赞。赛场上的每一次努力都闪耀着超越自我、友爱互助的人性光辉。体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胜负,更体现在参与者所展现的坚持、尊重、公平与友爱的价值观。正是这些品质,使体育成为促进社会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传承体育精神助力广东发展进步、展示人民精神面貌
  一要大力倡导和践行体育精神,为广东走在前列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广东体育精神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又扎根于岭南实践,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风貌。从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铮铮誓言,到容志行“为祖国荣誉奋不顾身”的赤子情怀,从冼东妹“舍小家为大家”的倾力奉献,到苏炳添突破极限的卓越追求,一代代南粤健儿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敢于拼、善于战、勇于胜”的广东体育军团精神。体育精神与广东大力倡导的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风尚高度契合,与发端于广东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一脉相承、交相辉映,成为推动广东从追赶到引领、从试验田到排头兵的重要精神力量。当前,应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岭南传统体育的文化精髓,提倡践行新时代广东体育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走在前列、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实干能量。要依托广东体育博物馆、各类体育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体育精神教育基地与展示窗口,推动更多广东体育冠军、体育明星参与公益传播,讲好广东体育故事。积极创作反映广东体育奋斗历程的影视、文学作品,推出精品文化项目,持续开展“冠军进校园”、体育文化展览等活动,推动体育精神融入城市肌理与大众生活,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深沉而持久的文化支撑。
  二要着力提炼十五运会体育精神,以体育湾区建设赋能人文湾区发展。十五运会以“激情全运,活力湾区”为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展示我国现代化成就、传播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应系统梳理“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增进融合”赛事理念,将其深度融入人文湾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高地。借助全运舞台,创造性地推广醒狮、龙舟等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把像英歌舞、赛龙舟这种具有中国式的智慧与审美、岭南独特气质与神韵的文化名片传播出去,以体传情拉近和世界各地人民心与心的距离。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使体育成为凝聚湾区共识、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推动体育与文旅、商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体育+文化”推动广东出圈出海、走向世界舞台。通过体育这一世界语言,更好讲述广东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让世界从体育这扇窗口更好地感知广东的活力与中国的强盛。

  三要推动体育精神、岭南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在引领社会风尚、强健人民体魄、振奋民族精神、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综合价值。应在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中融入体育主题宣传,设立“南粤体育精神奖”,广泛传播基层健身榜样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推动龙舟、武术、醒狮等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精髓的岭南传统项目融入日常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社会新风尚和健康社交方式。尤其应加强针对职场人群与青少年的体育促进工作,通过科学锻炼增强体质、培养抗挫折能力,塑造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营造“人人爱锻炼、人人会锻炼”的社会氛围,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涵养深厚的人文基础与民众凝聚力。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